一些國家保護城市歷史景觀的經驗——在保護傳承中實現發展
圖①:意大利羅馬歷史中心的古羅馬廣場。本報記者 謝亞宏攝
圖②:2018年11月13日,摩洛哥菲斯一家位于屋頂的制革廠內,各種染料和液體鋪展開來,好似美麗的調色盤。多都·巴爾儂比克攝(影像中國)
圖③:日本京都二寧坂街景。本報記者 岳林煒攝
圖④:巴西國會大廈。李志東攝(影像中國)
城市歷史景觀是文化和自然價值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層疊交互的產物,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基礎。大多數歷史城市延續著城鎮功能,需要協調保護遺產及其價值,與滿足當代城市功能需要、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之間的關系。通過政策制定、精細管理等方式,一些國家在加強城市歷史景觀保護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經驗。
意大利羅馬
整體保護,使古城繼續保持活力
在意大利羅馬的阿皮亞古道考古公園,由大石塊拼接而成的道路依舊保留了歷史曾經的模樣,隨處可見的碑刻等遺跡與周圍的田園風光相互融合,人們徜徉其中,盡情抒發懷古幽情。
西方有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阿皮亞古道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條。這條修筑于公元前4世紀的古道,連接了古羅馬城和當時亞平寧半島東南的重要港口布林迪西,全長約600公里。時至今日,羅馬市內仍保留著一段長約16公里的阿皮亞古道遺跡,并已成為當地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在阿皮亞古道遺跡起點不遠處,斗獸場等古羅馬標志性建筑巍然聳立、相映成趣,讓羅馬這座擁有2700年歷史的城市古韻依然。
早在古羅馬時期,羅馬帝國皇帝就曾下令保護古羅馬城,要求任何人都不得損毀或破壞城內建筑物。近代以來,意大利專門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規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1990年,羅馬市政府頒布條例,規定古建筑外部結構屬于政府,商家或居民購買房屋后擁有的只是房屋所有權和內部使用權,對古建筑外部結構、形式和色彩的改變都必須報文物部門審批,并與周圍整體環境相適應。
除了讓城市歷史景觀保護有法可依,羅馬市政府還通過劃定歷史中心區、為城市“留白”等綜合規劃和治理路徑,致力于在整體性保護與功能性使用中尋求發展的平衡。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民眾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羅馬總體規劃采取避開古城另建新城的做法,主要在南部郊區實施新建工程。與此同時,老城區的發展則受到更多保護:許多古跡周邊區域被列為機動車限行區,車輛隨意進入將面臨高額罰款;對進入市中心的車輛排放標準做出限制;拆除部分穿過古城區域的道路并恢復原貌……
以阿皮亞古道為例,自20世紀初被重新發掘后,它也曾受到城市建設的“威脅”。1951年修建的羅馬環城公路曾將古道遺跡“一分為二”,部分遺跡還被鋪上瀝青作為機動車道使用,造成了進一步破壞。在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羅馬于1965年在市政規劃中將古道周邊區域列為公共綠地,對其用途進行明確限制。1988年阿皮亞古道公園成立,2016年又擴建為面積逾4500公頃的阿皮亞古道考古公園。羅馬還通過逐步禁止車輛進入阿皮亞古道、修建環城公路地下通道等方式,讓古道重歸寧靜。
此外,羅馬市政府還與意大利工業家聯合會達成協議,鼓勵其會員企業對古跡修復和維護提供資金。出資企業有權在古跡現場和宣傳材料中展示標識,并享受稅收減免等相應優惠政策。2014年,羅馬南郊一家連鎖快餐店在裝修時發現了古羅馬時期的遺跡,商家不僅主動配合發掘活動,還提供了30萬歐元資金支持??脊虐l掘完成后,這家快餐店內部就地建起了一座博物館,顧客們可以在就餐時透過玻璃地板欣賞古跡,還可以在結束就餐后移步地下進一步參觀。
羅馬大學修復學名譽教授喬瓦尼·卡博納拉認為,城市歷史景觀不是“木乃伊”,是仍然存活在當下的現實,因此古城、古跡的修復保護與城市的發展必須并行不悖??脊艑W家、阿皮亞古道考古公園前主任麗塔·帕里斯也指出,探尋城市歷史景觀保護和管理的新模式,對羅馬等古城進行整體保護,將使其繼續保持活力,為民眾提供非凡生活空間。
日本京都
寬嚴有度,讓保護與發展和諧共促
走進雨后的日本京都產寧坂,濕漉漉的石板坡道上,整齊倒映著兩側二層木質店鋪透出的暖暖燈光。身穿傳統服飾的男女青年不時從這里經過,腳下的木屐和石板路面碰撞發出的響聲回蕩著,勾勒出一幅古都深秋的風情畫。
產寧坂是京都歷史景觀的一個縮影。作為日本著名的文化古都,這座從歷史中走來的城市,在發展道路上比較注重文化遺產保護。
歷史上,京都曾長期作為日本的首都。整座城市街道縱橫宛如棋盤,古跡星羅棋布。1994年,分布于京都市及周邊的17處寺院、神社等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然而,由于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價值觀、生活方式的改變,京都曾面臨歷史文化景觀遭破壞、古都風貌被改變等嚴峻問題。如“京町家”等當地特色歷史建筑在城市街區開發過程中曾一度消失,與傳統街區特色不協調的建筑不斷出現,“開門見山”的眺望景觀和借景慘遭侵蝕。
考慮到歷史景觀的不可復制性,日本建筑學會等專業組織團體不斷呼吁加強對京都城市歷史景觀的保護。“只有保護好歷史文化環境才能提高京都的古都價值”,當地經濟團體京都經濟同友會在2002年發布的“推進京都都市再生緊急建議”中指出,作為公共財產,城市歷史景觀應從國家戰略高度得到保護和利用。
2004年,日本頒布《景觀法》,以促進城鄉良好文化景觀形成。京都則于2007年制定并發布了“新景觀政策”,進一步細化歷史景觀保護方法。這一政策主要涵蓋五方面內容,包括降低和細化城區建筑物限高、強化建筑物設計標準和區域限制、保護眺望和借景景觀、對屋外設施和廣告物嚴格設限以及對歷史建筑加強保護和再利用等。
政策實施后,京都中心干線沿線建筑限高從45米降至31米,傳統町屋地區限高從31米降至15米。此外,屋頂顏色也改為做舊的銀色、銅板原色或是沒有光澤的深灰和黑色。一系列品牌連鎖餐飲店、便利店等都褪去了“統一服裝”,紛紛調整各自在京都所設門店的視覺形象,做出獨具創意、古雅樸素的“京設計”。自2012年起,京都市政府又設立“京都景觀獎”,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優秀戶外廣告物進行獎勵宣傳。這些優秀的“京設計”進而又成為吸引游客打卡的網紅地,使企業品牌與古都一道實現共同發展。
“得益于保護城市歷史景觀整體性、系統性的努力,京都最大程度避免了古都面貌遭破壞,并形成了獨特的風情景致,成為當地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熟悉文物保護和建筑史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青木信夫如是說。
在景觀保護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也有觀點認為市區建筑高度、容積率等相關嚴格規定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城市歷史景觀保護雖然推動了旅游業發展,但辦公樓和住宅供應卻停滯不前,導致租金上漲、生活成本上升,不少養育子女的家庭不得不因此選擇外遷。對此,京都市于2019年放寬了市區部分區域建筑物高度限制,又于2020年設立“特例許可制度”,對有助于增強街區活力的寫字樓、公寓和商業設施等建筑物放寬限高,為街區創造新的工作和居住空間,以吸引新的企業和居民。
京都市長門川大作表示,京都的歷史景觀保護政策是在堅持保護方針的同時,根據每個地區的不同特點和發展愿景,與居民共同協商,融合城市規劃,讓古都散發活力。
巴西巴西利亞
規劃立城,兼顧居民生活便利性
從空中俯瞰,坐落在人工湖半島上的巴西利亞猶如一架巨型飛機。“機頭”由巴西總統府、國會大廈和最高法院等構成,“機身”為巴西利亞主城區,“機翼”是中軸線兩側的居民住宅和商鋪,長途汽車站、儀器加工廠等工業區則坐落于“機尾”。
在世界遺產名錄中,幾乎所有文化遺產都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相較之下,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則顯得十分年輕。它位于巴西腹地,面積約5822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不少巴西民眾認為,巴西利亞城市布局以飛機為形狀,象征著巴西是個正在起飛的國家,體現著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
巴西歷史上曾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座海濱城市建都,但為推動內陸經濟發展,加強對各州的管理,于1956年決定遷都內陸。僅耗時3年半,巴西利亞這座別具風格的現代化城市,就在荒無人煙的戈亞斯高原上拔地而起,并于1960年4月被正式確立為巴西首都。1987年,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唯一一座在20世紀建成并獲此殊榮的城市。
從無到有,再到成為世界最年輕的文化遺產,巴西利亞從居民區和行政區的布局到建筑物自身的對稱,表現出城市和諧的設計思想,為其贏得“世界建筑藝術博物館”的美稱。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巴西利亞是世界城市規劃史上的里程碑。巴西建筑師馬塞多和巴西利亞大學教授菲謝在文章中指出,巴西利亞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布局結構鮮明,特別是將行政區與居民區分隔開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和偉大的創造力。
有人說,巴西利亞的建筑是一首耐人尋味的哲理詩。在這里,古典性與紀念性被成功融入現代主義建筑中,突破了以往的創作模式。其中,巴西著名建筑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的國會大廈具有極強的代表性。大廈兩樓并立,中間有過道相連,水平和垂直線條對比強烈,又用一仰一覆兩個碗形建筑調和對比,豐富建筑輪廓,使其更加新穎醒目。一側上仰的較大碗形體為眾議院會議廳,象征著廣納民意;另一側下覆的稍小碗形體則是參議院會議廳,象征著集中民意。
巴西利亞自建成之日起,就對城市景觀保護予以高度重視。在遷都前,就通過頒布法律的形式規定,任何對于巴西利亞城市規劃核心區域的變更,都必須提交國會參議院進行審查。1981年,還成立了巴西利亞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組,專門負責城市遺產保護工作。20世紀90年代,巴西利亞城市框架保護計劃開始實施,為負責規劃、保護和管理保護區,協調城市保護與發展,進一步提供法律保障。
同時,巴西利亞也兼顧居民生活便利性。為了解決大規模住房項目離市中心較遠,導致無車居民生活不便等問題,巴西利亞在不改變原布局前提下,于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修建地鐵交通網絡,并于2014年宣布建設貫穿巴西利亞南北的快速公交線和新公交總站。近年來,巴西利亞還不斷加強自行車車道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市民交通系統。
曾是一名城市規劃師的弗朗西斯科尼感嘆道,作為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巴西利亞還在不斷發展。在既有的城市規劃基礎上,各項改善工作在積極進行中,每一項舉措都是朝著為更多人打造更具功能性的城市邁出重要一步。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