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建設品牌綠道 打造“自行車之城” 和“樂跑之城”
記者從2023年朝陽區“兩會”獲悉,2023年,朝陽區將加快綠道建設,打造品牌綠道,打造“自行車之城”和“樂跑之城”。
2023年啟動溫榆河公園朝陽段二期建設
朝陽區2022年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5015畝,持續擴大城市綠量、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溫榆河公園朝陽段一期已基本建成并于去年9月開放,管莊鄉興會公園、朝南森林公園二期、高碑店鄉小郊亭公園3個一綠城市公園已初現雛形。
2023年,朝陽區將重點推進溫榆河公園二期建設,建成朝南森林公園二期,新地造林綠化150畝,不斷提升綠隔地區的環境品質。此外,朝陽區還將推進全齡友好型公園建設,以四得公園二期、慶豐公園等大中型公園改造提升為示范,以東直門楔形綠地、首城國際綠地等居民身邊綠地為補充,通過實施3處全齡友好型公園建設進一步改善游園環境,提升游園體驗。
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朝陽綠道9.5公里示范段全面建成使用,望京環至朝陽站段26 公里基本貫通,實現了朝陽群眾推門見綠,身邊就是公園的美好生活愿望。2023年,朝陽區將加快綠道建設,打造品牌綠道,打造“自行車之城”和“樂跑之城”。
“朝陽區將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實現綠道、水網、慢行系統的‘三網融合’,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態空間。”朝陽區將以綠隔地區朝陽東部地區公園環“五鄉十園”綠道為重點,將綠道建設與公園開放有機結合,共同推進,串聯東部地區大尺度藍綠空間、城市地標以及文化、體育資源等,布局完善區域綠道網絡,建設成為朝陽區打造公園里的城區示范工程,推進公園城市標準創新和功能突破。
實現亮馬河濱水綠道“橫向串聯,縱向通達”
乘坐游船游覽亮馬河是備受市民、游客歡迎的網紅打卡項目,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古都京韻﹒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游船項目已實現東三環至紅領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與此同時,一批濱河步道與市民見面,其中包括2022年10月1日,第四使館區南側1.5公里生態環境整體提升工程完工;孫河組團濱水空間已形成2.5公里濱水綠道、2.7萬平方米雨洪濕地,為市民提供了12.2萬平方米高品質公共空間。2023年,朝陽區將持續推進亮馬河提升治理,貫通東三環橋下濱水綠道,實現亮馬河濱水綠道“橫向串聯,縱向通達”。
啟動通惠灌渠(高碑店路至五環路段)治理工程建設,年底前完成水下主體工程。實施北小河(京承高速路至五環路段)濱水空間建設、壩河(酒仙橋路至郞園段)濱水空間建設和大華窯排水溝河道治理工程,推進北京人才公園、東壩中央公園及北小河濱水空間建設等前期工作。
此外,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還介紹,2022年,朝陽區完成城鄉水環境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任務,8個國考和市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2023年,朝陽區將啟動城鄉水環境治理第四個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推進轄區雨污分流工作,改善城鄉水環境質量。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成都首個城市更新設計導則出臺
《設計導則》適用于成都全市老舊城區城市更新項目的設計和建設,主體內容包含總則、更新方法、更新案例、附錄四個章節;在更新方法中,將城市更新分為街道空間、特色建筑、開敞空間、第五立面和地下空間、老舊小區【詳細】
北京發布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實施方案
北京地圖上被綠色覆蓋的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以及房山和昌平的山區,是首都“大氧吧”“大花園”,正在成為展現北京美麗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典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區、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發展示范區【詳細】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磅上新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泥河灣等19處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琉璃河等32處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詳細】
第十三屆園冶杯一等獎作品丨碑林·碑鄰
碑林,“林”既指碑林博物館碑石林立,也指街區里林林總總的“碑”元素【詳細】